我耳朵里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这歌儿有点上头。王琪说,刀郎是他很尊重的一个音乐人。可是自从刀郎的《艾里甫与赛乃姆》之后,描写新疆爱情故事的流行歌曲,基本没有出彩的作品呈现在市场上。接力棒,似乎一下子就扔到了《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曲谱上。论嗓音条件,王琪比不过刀郎。当初的碟片包装,刀郎大明大亮的写了两个词“沧桑”“磁性”,颇有边关浪子的气概。而王琪的唱作更有年代感,仿佛是60、70后的音乐产物。让我们想想,那个年代的人听谁的新疆民歌呢?答案是王洛宾。就曲风而言,《可可托海》也很贴近那个时代。甚至我怀疑,这首歌销售人群就是中年人。这首歌作词不事雕琢,旋律上层层递进,先收后放,王琪对气息、点颤的运用把情感有节奏的推出来,所以听感很真挚动人。论词曲,可圈可点,但没有刀郎的造诣更高。我翻看了王琪的好几首歌的专辑封面,基本可以确定:不知是他自己还是制作公司,视觉设计有待提升,基本没有美感可言。但是,他的声线、演唱技巧是绝对的加分项。就冲春晚时他红着的眼睛,我就想为这首作品写点边角料。驼铃声、雪山、戈壁、可可托海、伊犁、那拉提、毡房,是歌里提到的边疆风物。驼铃声意味着远行,雪山戈壁意味着路途艰难;可可托海、伊犁、那拉提都是比较陌生的地名,有着异域色彩。而毡房是游牧民族的居所,平凡之家,在边疆草原地带也很常见。歌曲的前奏和间奏都用上了热瓦甫这种维吾尔族传统乐器,音韵明亮,旋律渺远,要把听众带入这一异域故事中。让我们分析下:那夜的雨也没能留住你——这是一个即便是夜里下着雨,也要离开的女孩子,离开时的内心看上去是非常决绝的。山谷的风它陪着我哭泣——“我哭泣”是演唱重心,提点听者忍痛的主体。这夜不仅有雨还有风,在山谷回荡。你的驼铃声仿佛还在我耳边响起——演唱声音力度从渐强到减弱,如同驼铃声从远处而来,向远处而去。告诉我你曾来过这里——驼铃声消失后,发觉的遗憾瞬间。我酿的酒喝不醉我自己,你唱的歌却让我一醉不起——这是本歌的第一组对比关系,平凡生活不醉人,而歌唱的闪亮瞬间让生活有了充沛的诗意。酒是烈的,歌是柔的,但是酒却失去了烈性,而歌声的后劲有些大。什么原因呢?你知道。我愿意陪你翻过雪山穿越戈壁,可你不辞而别还断绝了所有的消息——本歌的第二组对比关系。一个是忠诚的决心,一个是离别的决绝。雪山戈壁的豪情依旧在,而不辞而别属于四两拨千斤,毫不费力推翻了前面的铺垫。所以,前半句演唱时是豪迈有力,而后半句就变成了轻声的无奈。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他们说你嫁到了伊犁——本歌的第三组对比关系。新疆情歌普遍是热烈而直白的,就像刀郎的《情人》。而“心上人”这个词语也比较古早,有淳朴的意蕴在。一个在等,一个已嫁,本就惆怅,而“嫁到了伊犁”演唱的延长,既有遥远的遐思,又包含着不尽的思念。前重后轻的唱法,恰到自然。是不是因为那里有美丽的那拉提?还是那里的杏花才能酿出你要的甜蜜——那拉提是新疆伊犁的一个景区。无论是那拉提还是那里的杏花,都和可可托海没有丝毫关联。而美丽、甜蜜之语,是疑问远去的“心上人”是否已经收获幸福的果实,他的思绪仍然在那边,而不在自己这里。毡房外又有驼铃声声响起,我知道那一定不是你——驼铃声声,把思绪拉到眼前。心上人远走的时候是一阵驼铃声,而此时的驼铃声是不是心上人来不是重点,重点是驼铃又让他想起来心上人。再没人能唱出像你那样动人的歌曲,再没有一个美丽的姑娘让我难忘记——直抒所感,经过前面的叙事、比照、铺排,假设、沉思、呼喊,到这里抒发属于水到渠成。从编曲说,我更喜欢春晚的版本,女声和声把这首歌平添了更多柔情和缠绵。但是视觉上,舞台的美术设计半成半毁。背景巨幕放着新疆景色,而舞台的可移动模块在流沙的象征和实景之间来回切换,就像是没有经过统一协调的大杂烩。舞者骆文博表演出了青春少女的惆怅、不舍,最亮点莫过于诸多可移动模块呈现出的少女身影,梦幻幽远,却又渐渐消失于七彩流沙之中。整段表演如同是对牧羊人的无声回应。这首歌已经在短视频平台证明了成功,春晚也很少出现这类的伤感之作。而呈现出来,可能也考虑到了民族认同和援疆建设,展示新疆的风土人情。前几天打趣说,保守估计,这首歌为新疆旅游至少带去了亿的GDP,其中中老年跟团游占80%。作为一个新疆粉,我也希望自己免费加入中老年跟团游做点儿贡献……注:撰文时,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的浪兄告知歌曲前奏所用乐器,在此谨表感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tebitrade.com/myxs/myxs/2504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