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原》年第48期
(总第98期)
目录
黄河诗金岸/
叶舟:上游的诗篇(组诗)
邱新荣:河之歌,黄河金岸的隐喻
刘福君:宁夏书(组诗)
论评谈/
吴淮生:张铎《三地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美学个性
黄河诗金岸/夏川主持
叶舟
上游的诗篇(组诗)
询问
是多少痛苦,堆积在黄河源头?
沿着那一排白杨,月亮
像一群野鸽子,挂在天上
河流上的风,逶迤流淌
今夜,谁活在世间,谁就是国王
和五谷杂粮,一道生长。
萧瑟果园里,让心上人睡在一滴泪上
一盏天鹅飞渡星光
劈开了谁的内心,望见秋天下的教堂?
秋日
顺水而上的那些芦苇迎着秋日
村庄的门,为你敞开
我也敞开
我们像一群羊沿着河流
在无限的边疆
有一座秋天下的教堂
就这样,我松开了风的手
有一亩棉花大病初愈
一只鸟,刚刚疗治好崴坏的脚
弧形的天空下
我握住你空虚的肉体,写下一组
明亮的诗
我的诗穿着一双鞋子
跑遍了黄河源头
和你的全部爱情
上游
乃是洞窟中飞天女神的裙裾。乃是经卷上
锈蚀的汉字。浊浪排空
乃是羊皮筏子上的斑斑油腻
乃是流沙坠简
一堆寺院和星宿在源头游移。乃是
三根鞭子上沸腾的马群
乃是出门的子弟归入了夕照
半夜的骨头和酒碗,蜿蜒流淌
碰见了顺水而去的贫下中农
乃是渡鸦拍翅,嘿,那么密集的唱读
当年的丝绸路过了兰州
乃是我爷爷,一个算命的先生回到了清朝
乃是一阵羊肉的腥,我在水边
拾到了半本繁体字的《诗经》。乃是
年夏天的午后,我在课堂上铭记
甘南的常识
要确认一朵花,和她的爱情
鹰翅高悬——要赞美她疼痛的影子
要理解一枚土豆
和她秋天的疲惫
在甘南草原
万物归入了内心——
天空深处,
一个人要捧出无畏的真理!
要铭记下常识
与青草的根部——
宗教的蚁群,砌筑着寺庙和法轮
一个幽深的山谷
藏下了寂寞的灰烬
我抱着太阳、牛群、毡帐和河流
追逐着一个词——
如果爱你,是一场祭献
我情愿变成一种朴素的常识
坐在大地的课堂
领诵经卷
是的,要熟知一条河的流向
一颗石子的美丽包藏
要理解一条金鱼,在源头的健康
与她宽广的笑声
——在人来人往的世界上
要靠近一根火柴
和她潮湿的发烫
像一根梯子,追逐着风
在晴朗的甘南草原,要热爱一匹母马
和她热烈的心脏
眺望
秋天,点亮一条金鱼
夜晚,吹熄一盏灯笼
草原上的毡帐睡了
草原上,寺庙的尖顶亮了
源头以远,三匹寂寞的牧羊犬,阒无踪迹
一家朝觐的人,到了山顶
秋天,埋下一件法器
凌晨,提来一桶黄金
冬天要从坡上下来
肥雪,养育了天堂的羊圈
枯黄的是草地,繁盛的是羊毛
唱读完毕的一本经
要款款放进
我知道那些热爱生活的穷亲戚们
吮着酥油,到了山顶
邱新荣
河之歌,黄河金岸的隐喻
一
在寒冷的冬季,我受到了冰雪的煎熬
背负着熊的脚印,像背负着巨大的创伤
针叶松的阴影中,我无法享受真正的太阳
我是坚信轮回的宿命者,心脏是一粒强健的草籽
正被风摔打着,在远方伤心地流浪
二
我醒来的早晨,芳草也一同醒来
太阳如初生的婴儿翻滚在我的身旁
她唤起了我全部的记忆
我所佩戴的宝石,曾是全部的星群
在一次次神话的洗涤后
我比任何眼睛都要纯洁明亮
我的消失是因为我曾经诞生
我的解体缘于我曾掀起巨浪
三
于是,我是一条河了
尽管我像羞怯的少女
表现着不太成熟的面庞
并试探着伸出自己的纤足
有起步,便有历程的辉煌
尽管我的路途始料未及
但我将拥有壮阔的天地
我来自阳光下的雪山
来自山花儿开始解冻的根须
我相信我的滋润将无边无沿
啊!黄河金岸,你在远处坦陈着
告诉我,有岸,就有金色的希望
四
有谁见过像我这样一条河
为了永恒的目的
而忽视了来自岸边多情的民歌
我是清醒的追逐者
我抛弃了自己的手杖
是为了证明我比古老的神话更加执著
不管有多少林立的山头挡道
但我总是顽强地自信
只要有我在,就会有路在苦苦等待
啊!黄河金岸,你在远方牵引着我
你说,你就是力量
五
我不能不举起手,迎风怒号
幽谷把我的路挤得那样狭窄
梦想迫使我向贪婪的岩石就范
我愤怒了,跳起身子
大把大把地撕开了壅塞的山冈峰峦
我抛出了全部的巨浪和吼声
我必须像个真正的勇士
才能闯过可怕的难关
我抖着嬉笑的水花
以龙的姿态跨越难关
但我又被突如其来的寂寞攫住了
这是胜利者的寂寞
六
终于,我看到了炊烟,它们向我招着手
在坚实的岸边,我知道如果没有我
它们将会失去全部根基
我被深情的渔歌搔得浑身发痒
几乎摔落了托在手上的桅帆
淘米的媳妇,击水的男人
在夕阳中是那样优美自然
蛙声被我浇灌得如此有韵
五谷捺不住浓烈的芳香,在我眼前迎风荡漾
我不需要报答,我只需要回应
不管是野鸭柔软的胸脯
还是苇蒲飘荡的笛声
都使我比凡俗的礼尚往来感受到更多的真诚
七
我安详宁静,仰泳于平坦的漠野里
宽厚得像个父亲,充满自信和责任
我眷恋岸边的苔藓和野草
在辽阔的大地上,只有它们与世无争
我知道它们比我更强大
在没有颂歌没有理解的日子
它们总是无怨无悔,顽强而认真
我留恋这美好的一段
我拥有了一种超越
一种宽泛的与世无争
我从来都没有这样单纯
阳光在我脸上不会受到打扰
月亮在我怀中熟睡到五更
八
我奔向大海,那朦胧的岛屿
和远处闪着白光的帆影
都是那样的驯服,像蹁跹的海风
依附于海鸥的翅膀之中
我这庞大的象形文字,摆动着粗犷的身子
游进了浩瀚的史册之中
我跋涉千里而不知疲倦
我历尽艰辛却结局圆满
我的故乡哟
原来你是在东方的天边呼唤着我
当我扑向你怀中的时候
你才使我深切地觉悟
圆满便是金色
金色就是一片阳光的岸
刘福君
宁夏书(组诗)
黄河边的两个诗行
顺着黄河
左边一行,边一行
两条三百多公里观光大道
是宁夏人写下的,两个诗行
两行诗韵味十足
黄河安静的少女一样美丽
天地人在这里合和
并肩而行
有人说也像两条哈达
或许更像两条轨道
一路安宁
水洞沟藏兵洞
一千多年前就有了地道战
先人在这里藏兵布阵
让南北的铁骑突然沦陷
藏兵洞里
白天和夜晚连在一起
计谋和计谋连在一起
从一个地道进入另一个地道
一个人变成了另一个人
摸黑出来,心格外明亮
有谁曾经料到
如此穿越历史
湖城
我对很多朋友说
银川被湖所拥抱
大大小小的眼睛都是怀疑
真的真的?
真的!大大小小二十个多湖
把银川变成了湖城
城在湖中,湖在城中
塞外人偷换了江南风景
一群又一群
远道而来的鸟儿
把这里当成了乐园
已经跃出龙门的鱼儿,开始念经
直到把风水念成涟漪
我手搭凉蓬
一遍又一遍随着涟漪
向着诗意遥望
我竟然一时忘了
本是诗意的栖居
沙坡头滑沙
直冲下来,飞奔下来
向着黄河
身下的细沙翻滚
体内的血液翻腾
深藏多年的豪情
此刻尽情放飞
身后一无所有
眼前黄河是一笔诗的冲动
一粒细沙跑进嘴里
是不是想和我回到
北京边上的家呢?
不用去了,你不必去了
离北京一百多公里的西北边
早已是黄沙漫漫
它们不如你有定力
时常跟着风儿瞎跑
家乡已是故乡
石嘴山印象
这里肯定
出过一位大画家
要么,石嘴山
怎么如画风景
煤城,黑城如今变成了
水城,绿城走在每一条路上
都有轻盈的心情
车子飞奔在石嘴山
像是一个偶然回家的游子
眼前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
放眼这座贺兰山下的新城
告别大雪满弓刀的意境
兴衰与繁荣
是梦不是梦
旧貌换新颜的一个明证
论评谈/瓦楞草主持
张铎《三地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美学个性
吴淮生
年,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青光书局出版了他们的书信集———《两地书》。我现在正读的一本书是张铎著、宁夏阳光出版社出版的,它有一个相似的名字——《三地书》(阳光出版社年)。显然,后者是由前者引发的联想而取的;但不是仿造,而是创造。第一,《三地书》不是二人的合集,而是一人的作品集。第二,它不是书信集,而是诗集。“书”之为词,固具多义:儒家经典称之为“书”,如《尚书》、“四书”;古代史籍也是“书”,《汉书》《后汉书》《唐书》、《新唐书》是也;书信;墨迹;名词“书法”动词“书写”都是“书”。现在,张铎延伸“书”义,又以“书”名“诗”,新颖恰切,颇有创意。
这种由联想引出的书名,我国文学史上不乏先例,班固《两都》、张衡《二京》、左思《三都》前后辉映,都是赋的名篇;后者且博得“洛下纸贵”之美誉。再举一个近一点的例证:年,创造社酝酿时期,郭沫若、田汉、宗白华出版了三人的书信集《三叶集》;六十一年后即年,九位著名诗人出版了一本诗歌合集,题名《九叶集》。
《三地书》共分三辑,录诗一百五十多首。通览以后,深深感受于从作品中显现出来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艺术个性。兹择其数端,试解读诠释之———诗贵精短。《三地书》里的诗全是短章,长诗不过二三十行,短的一首只有两行或三行。请看下面的这首三行的《贺兰雪》:“冷对人间/大伙儿都说/白上了天堂。”
全诗只有十四个字。第一句四字,藏了一个“雪”字;第三句五字,将海拔三千五百米的贺兰山峰巅上的雪景雕塑般地凸现出来了,真是琼楼玉阁,五城十二楼呀。三行精彩的短句,融会成一首精彩的山峰雪景诗。
诗人写短诗,很合笔者的拙见。窃以为小说叙事,可制长篇;诗歌主情,重宣泄,讲巧思,一般以精短为宜。古今中外,固然不乏优秀的长诗,但好的短诗则如满天星斗,难以数计。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的代表作之一《在一个地铁车站》,初稿三十行,后改为十五行,最后面世的定稿只有两行。我国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公认的经典作品,是短小的五绝。现代诗人卞之琳的名篇《断章》,全诗共四行,驰誉海内外。其他如徐志摩、臧克家、戴望舒、艾青也都有许多短诗名作。
我们再来看张铎的另一首九行短诗《黄河》:“艳阳下/汉延渠是银川/唐徕渠是银川/爱伊河也是也是一条/闪闪发光的银色河流/唯有母亲河———黄河/不是银川/她和稻穗一个颜色/是一条黄灿灿的金川。”实际上,本诗正面写黄河的,只有两行。前面写银川,将它与黄河紧密联系在一起,“银川”相对于“金川”(黄河),用的是映衬法;说“唯有母亲河———黄河/不是银川”是反跌法。最后两句“她和稻穗一个颜色/是一条黄灿灿的金川”,结末画龙点睛,用了我国诗歌传统的“卒彰显其志”的表现方法。以鲜明独特的意象状写出了黄河对塞上江南自然、人文态势构成的重大的决定性作用。笔者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独特地写黄河的,诗是短诗精品,“金川”的意象是诗人张铎的一个创造。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融合。张铎在《跋》中对本书的题名做了阐释,所谓“三地”,是指三条河流和三座高山:清水河、泾河、黄河;须弥山、六盘山、贺兰山。一河一山为一地。它们构成了诗人人生旅程的背景和成长的生活环境。他生长于宁南山区,后因工作调动到了川区,都是宁夏,张铎是地道的宁夏人。美国女诗人狄金森毕生没有离开过她的居住之地,却写出了传世之作。宁夏地方虽然也不大,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各自内部的反差却极为悬殊而鲜明:干旱贫瘠和流水丰盈紧密相邻,山民的原生态和黄河金岸文明比肩并立,这就为诗人提供了丰厚的创作土壤。张铎自身还有两个条件,因职务所系,走遍神州大地,因个性爱好,手不释卷,这两者大大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思想境界。反过来更高瞻远瞩地系之于诗,散发出对故土的热爱之情,用一本《三地书》“以示感恩”。
本书的第一辑“乡情辑”,以三十九首诗集中地倾注了作者深厚而浓烈的故山之情。在诗人笔下,山乡是“土天土地/培育了我一个土人”,是《西山上的云》,是“像一群粗犷的男子汉”的《塞上榆》……用具体意象展现了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的典型景观。张铎心目中,“大山的声音”、“黄土的声音”的“六盘山花儿”是“生活多姿多彩的歌吟/是生命原汁原味的呐喊”,这些抒写则又是大山深处人文地理的诗化。在《三地书》里,二者就这样融合到了一起,关于小村的四首更是如此。而《啊,我的父老乡亲》《山里人》《山民》《父亲的眼光》等等诸章,则是乡情和亲情水乳交融的糅合,也是人文地理的一种显现。
诗人的故山之情,不仅灌注于第一辑中,而是贯穿整部诗集。“青春季”一辑(第二辑)录有四十多首诗,主调是诉诸青春的情感,但也紧系着作者的大山情结。有些诗章如《故乡的田野》《山村少女》,一看标题便知,无须再加诠释。连那个被人“众星捧月”的漂亮月月,也生长自“大山腹地”的小镇。
那么,第三辑“山水记”呢,那是放大了的乡情,七十多首诗中,绝大部分篇章全方位地描绘了宁夏山水、地域、历史、现实之面貌,仅以银川为标题或题材的就有十几首之多。这些篇什将黄土高原、塞上江南的自然景观、人文态势和诗人的深情融合至恰到好处。
诗歌话语的复归。诗歌是话语(语言)的艺术,它源自生活中的人们的口头话语,将之艺术化为“雅言”,再进一步发展,必然在更高层次上复归于民间的口头话语,使艺术语言为大众所接受。唐宣宗悼白居易的诗有句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争唱琵琶歌。”写出了白诗拥有众多读者的状况。宋朝俗传有井水处,就有唱柳永词的,可见柳词以其语言明白而流传面之广。现代诗人提炼口语入诗的也不乏其人,甚至当代的先锋派诗人也在提倡口语诗化。张铎的诗明白晓畅,用的都是宁夏人以至宁南山区人的话语。通读《三地书》,没有一句普通百姓听不懂的话;然而仔细阅读后,便发觉并不是“假语村言”,而是经过诗人精心提炼了的诗歌话语。随手举一个例证:“车在流动/人在流动/黄河在流动/白云在流动/银川———/也在运动/跑步前进。”(《银川晨景》)都属平平常常的话,并无“妙语”,而句句是妙语,用排比的句式,卒彰显其志的方法,画出了飞跃发展中的银川朝气蓬勃的晨景。这就是诗歌话语的复归。
张铎表达他的乡土之恋,没有大唱大吟,敞抒胸臆,而是以普通的诗歌话语平实而流利地一一道来,创作主体尽可能退出诗行,让审美客体凝成意象演示诗情画意。前文的举例都是如此,书中所有的作品也大率如此,例子不胜枚举。这就是《三地书》不同于他人乡土诗的美学个性。是张铎诗歌艺术的“这一个”。
传统和现代并举。就艺术层面而言,前面已提及诗人采用了映衬、反跌、卒彰显其志、排比等多种我国诗文的传统表现方法,现在再看现代主义手法在本书中也有迹可寻。试看《山城春色》,这首诗只有两行:“小姑娘的脸色/有点苍白。”如果将标题盖住,你能知道是写山城春色吗?恐怕不能。此诗用的是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方法。将山城比作小姑娘,显示了诗人偏爱山城的感情倾向。从传统的角度来说,将城比作人,是拟人;按现代的视角观察,用人状写城,则是隐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妙笔。山城地处高寒偏僻之区,春天来得晚,姹紫嫣红也较逊色。既然将城拟人,以人喻城,那么“脸色/有点苍白”就很贴切了。前已说过,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也只有两行:“黑暗中幽灵一个一个地涌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白色花瓣。”此诗重在营造意象,也有隐喻。盖住标题,不知所云,与标题相合,遂成佳作。《山城春色》与之可谓异曲而同工。
《贺兰雪》用的是现代派的另一种表现方法,主要是暗示。“冷对人间”暗示“雪”;“白上了天堂”暗示山顶积雪,“天堂”则隐喻峰巅之高。
传统和现代并举,酿造出《三地书》优美的诗的情境。《三地书》里可圈可点之作俯拾皆是,笔者的感言只解析了其中不多的几首,例证总归只能是少数,而我的解读所述的几点,在张铎的这本诗集里却是普泛的,只是笔者说的不全,也未必准确罢了。诗人在本书的《跋》里说,诗集还收了部分散文诗。翻读时发现,作者在编集时,似乎将散文诗也分行排列了。我很赞同诗人的说法,散文诗和诗“本质是相同的”,因此也就不单论了。
《诗原》——宁夏诗歌学会主办
共建家园,丰富心灵,提升境界
伫立塞上,辐射西部,影响全国
公众订阅号:ishi-yuan
投稿邮箱:nxsgxh
.沈阳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