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昭君牧羊为哪般

导语

如果将一种文学想象的场景用作一处地名或地标,必须慎重考虑、准确考证、避免误解。信口开河、牵强附会、自以为是,只会凸显城市管理者的无知与肤浅,必然降低城市的文化品位。

近日,重庆街头的一组“昭君牧羊”雕塑,引发一片质疑声:历来只知“昭君出塞”“苏武牧羊”,“昭君牧羊”不知典出何处。而相关部门给出的回答是:“这个雕塑描绘的并不是某个典故,而是对于王昭君在塞外生活场景的描述。王昭君生活在塞外,应该是有牧羊经历的。”有网友对此打趣说,按照这个逻辑推论,“昭君放马”“昭君骑骆驼”……一切皆有可能。相信“昭君牧羊”并没有颠覆“昭君出塞”,更没有“颠覆历史”的意思,这或许只是一个灵机一动的创意。然而,类似的创意如果出现在文学作品或影视剧中,虽有“戏说”之嫌,大家也能体谅。如今,“昭君牧羊”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公共场所,难免会给公众特别是孩子带来一些误解甚至是误导。如果将一种文学想象的场景用作一处地名或地标,必须慎重考虑、准确考证、避免误解。信口开河、牵强附会、自以为是,只会凸显城市管理者的无知与肤浅,必然降低城市的文化品位。

广场雕塑是城市美丽的风景线,也是城市人文底蕴和管理水平的体现。“昭君牧羊”是城市伤疤,或留存或拆掉,都抹不去权力的“任性”形象。如果缺乏征询民意程序,如果对权力不加以约束,“昭君牧羊”留下的“后遗症”将是无穷的。

作者:斯涵涵

本文刊登于《中国政协》年第14期









































中科白癜风新年优惠享不停
云南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tebitrade.com/myxs/2499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